【概述】
名称:蒲公英
类别:清热药
拼音:PU GONG YING
拉丁:Herba Taraxaci
别名:蒲公草、地丁、婆婆丁、黄花草、蒲公丁
药用部位:带根全草
药材性状: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甘、苦;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30g(大剂量90g);捣汁或入散剂。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禁忌:非实热证禁服。
【来源】
来源:红梗蒲公英Taraxacum eythrropodium Kitag.
科属:菊科蒲公英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株高5~15厘米。叶稍厚,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5~12厘米,宽5~25毫米,近全缘或逆向羽状深裂,侧裂片三角形,两面多少被蛛丝状毛,上面有紫红斑点或斑纹。花莛红紫色,总苞钟状,长15~17毫米;外总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具短角状突起,带紫红色,内总苞片线状披针形,先端深紫红色,边缘白色膜质,有角状突起。舌状花黄色,长约1厘米。瘦果,淡褐色,长4毫米,上部有刺状突起;下部有短而钝的小瘤,喙长8~10毫米;冠毛淡黄白色,长约6毫米。花、果期5~6月。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阔叶林下、沟谷、草甸、轻度盐渍化草甸或草地上。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宁夏。
=====================
来源: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
科属:菊科蒲公英属
形态描述:其主要特征为:小叶为规则的羽状分裂。总苞片先端无角状突起,花冠黄色;瘦果披针形,长约4毫米,喙长4~5.5毫米。
生态环境:生于稍潮湿的碱地或原野上。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河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
来源: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
科属:菊科蒲公英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根垂直,叶莲座状平展,矩圆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5厘米,宽1~5.5厘米,羽状深裂,侧裂片4~5对,矩圆状披针形或三角形,具齿,顶裂片较大,戟状矩圆形,羽状浅裂或仅具波状齿,基部狭成短叶柄,被疏蛛丝状毛或几无毛。花葶数个,与叶多少等长,上端被密蛛丝状毛。总苞淡绿色,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边缘膜质,被白色柔毛,顶端有或无小角,内层条状披针形,长于外层的1.5~2倍,顶端有小角;舌状花黄色。瘦果褐色,长4毫米,上半部有尖小瘤,喙长6~8毫米;冠毛白色。
生态环境:生田野、路旁。广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朝鲜,苏联也有。
【饮片】
名称:蒲公英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小段。根、茎、叶、花混合。根表面棕褐色,皱缩,可层层剥离,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茸毛。叶绿褐色或暗灰绿色,皱缩破碎。头状花序,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