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名称:地骨皮
类别:清热药
拼音:DI GU PI
拉丁:Cortex Lycii
别名:杞根、地骨、枸杞根、枸杞根皮、红榴根皮
药用部位:根皮
药材性状:本品呈筒状或槽状,长3~10cm,宽0.5~1.5cm,厚0.1~0.3cm。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外层黄棕色,内层灰白色。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栽培要点:
产地:全国南北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春初或秋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甘;归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淋洗;或研末撒、调敷。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来源】
来源: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科属:茄科枸杞属
形态描述:粗状灌木,高可达2.5米。分枝较密,披散或略斜上生,有棘刺。叶互生或数片丛生于短枝上,长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矩圆形,长2~3厘米,宽2~6毫米,基部楔形并下延成柄,全缘。花腋生,常1~2(~6)朵簇生于短枝上;花梗长5~15毫米;花萼杯状,长4~5毫米,有2~3、稀4~5裂片;花冠漏斗状,花冠简稍长于裂片,中部以下稍窄狭,长1~1.5厘米,粉红色或紫红色,5裂,裂片无缘毛;雄蕊5,花丝基部密生绒毛。浆果宽椭圆形,长10~20毫米,直径5~10毫米,红色。
生态环境:生于黄土高原上的黄河两岸,山麓及沟岸、地梗、水渠边等处。分布于西北和华北;地中海地区和苏联也有。
==================
来源: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科属:茄科枸杞属
形态描述:蔓生灌木,高达1米余。枝条细长,幼枝有棱角,外皮灰色,无毛,通常具短棘,生于叶腋,长约5厘米。野互生或数片丛生;叶片卵棱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0.6~2.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花腋生,通常单生或数花簇生;花萼钟状,长约3~4厘米,先端3~5裂;花冠漏斗状,管之下部明显细缩,然后向上逐渐扩大,长约5毫米,先端5裂,裂片长卵形,与管部几等长,紫色,边缘具疏纤毛,管内雄蕊着生处稍上方具柔毛一轮;雄蕊5,着生花冠内,花药丁字形着生,2室,花丝通常伸出;雌蕊,子房长圆形,花柱细,柱头头状。浆果卵形或长圆形,长0.5~2厘米,直径4~8毫米,深红色或橘红色。种子多数,肾形而扁,棕黄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态环境:生长于山坡、田埂、或丘陵地带。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饮片】
名称:地骨皮片
饮片性状:为筒状或槽状,长短不一。外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粗糙,有不规则纵裂纹,易成鳞片状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较平坦,有细纵纹。质轻脆,易折断。气微,味微甘而后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及残余木心,洗净,稍润,切中段,晒干。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