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名称:栀子
类别:清热药
拼音:ZHI ZI
拉丁:Fructus Gardeniae
别名:山栀子、枝子、黄栀子、木丹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栽培要点:
产地:长江以南均产
采收加工:9~11月果实成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苦;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调敷。
禁忌:本品苦寒,不宜久服,凡脾胃虚寒便汤者慎服。
【来源】
来源: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科属:茜草科梔子属
形态描述:常绿灌木,高0.5~2米,幼枝有细毛。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全缘,两面光滑,基部楔形;有短柄;托叶膜质,基部合成一鞘。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大形,白色,极香;花梗极短,常有棱;萼管卵形或倒卵形,上部膨大,先端5~6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冠旋卷,高脚杯状,花冠管狭圆柱形,长约3毫米,裂片5或更多,倒卵状长圆形;雄蕊6,着生花冠喉部,花丝极短或缺,花药线形;子房下位1室,花柱厚,柱头棒状。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有翅状纵棱5~8条,长2.5~4.5厘米,黄色,果顶端有宿存的萼。花期5~7月。果期8~11月。
生态环境:常生于低山温暖的疏林中或荒坡、沟旁、路边。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福建、台湾等地。
【饮片】
名称:焦栀子仁
饮片性状:炒焦后诚焦黄色,有香气,味微苦。
炮制方法:取碎栀子仁,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炒焦后可缓和苦寒之性,以免伤胃。
================
名称:栀子仁
饮片性状:捣碎后呈片状。
炮制方法:去壳,除去杂质。
炮制作用:生用泻火、清热、凉血、解毒。
================
名称:大栀子
饮片性状: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果皮红黄色或棕红色,具翅状纵棱,略有光泽,种子扁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味微酸而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
炮制作用:生用泻火、清热、凉血、解毒。
================
名称:栀子
饮片性状: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果皮红黄色或棕红色,具翅状纵棱,略有光泽,种子扁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味微酸而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
炮制作用:生用泻火、清热、凉血、解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