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名称:黄连
类别:清热药
拼音:HUANG LIAN
拉丁:Rhizoma Coptidis
别名:王连、支连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味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雅连: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长4~8cm,直径0.5~lcm。“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云连:弯曲呈钩状,多为单枝,较细小。
栽培要点:
产地:湖北、四川、云南四川云南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疽,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熬膏涂、浸汁用。
禁忌: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
【来源】
来源:云连Coptis teeta Wall.
科属:毛茛科黄连属
形态描述:根茎黄色,节间密,较少分枝,生多数须根。叶片卵状三角形,长6~12厘米,宽5~9厘米,3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深裂片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状匙形,先端钝。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300米的之间高山寒湿的林阴下野生或栽培。分布于云南西部及西藏东南部。
=================
来源: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
科属:毛茛科黄连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形态与黄连相似,主要特征为根茎不分枝或少分枝。叶片纸质,卵形,长达16厘米,宽达15厘米,3全裂,裂片均具明显的柄;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基部急缩成长达2.5厘米的细柄,羽状深裂4~6对,两侧裂片斜卵状三角形,不等的2深裂或半裂,小裂片彼此邻接,苞片线状披针形,近中部3裂或栉状羽状深裂。花萼狭卵形;花瓣近倒披针形,均较宽;雄蕊约20,长仅为花瓣的1/2左右;心皮9~12。种子不育。
生态环境:栽培于四川,野生种已不多见。
=================
来源: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
科属:毛茛科黄连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高15~25厘米。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须根。叶基生,叶柄长6~16厘米,无毛;叶片稍带革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厘米,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菱形,基部急遽下延成长1~1.8厘米的细柄,裂片再作羽状深裂,深裂片4~5对,近长圆形,先端急尖,彼此相矩2~6毫米,边缘具刺状锯齿;两侧裂片斜卵形,比中央裂片短,不等2深裂或罕2全裂,裂片常再作羽状深裂;上面沿脉被短柔毛,下面无毛。花茎1~2,与叶等长或更长;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生花3~8朵;苞片披针形,3~5羽状深裂;萼片5,黄绿色,长椭圆状卵形至披针形,长9~12.5毫米,宽2~3毫米;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6.5毫米,先端尖,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外轮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长,花药广椭圆形,黄色;心皮8~12。蓇葖6~12,具柄,长6~7毫米。种子7~8,长椭圆形,长约2毫米,褐色。花期2~4月,果期3~6月。
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分布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地。
【饮片】
名称:黄连炭
饮片性状:黄连炭;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体轻。
炮制方法:取黄连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呈黑色,内呈黄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星,取出,晾一夜。
炮制作用:炒炭后以止泻止血为主。
名称:酒黄连片
饮片性状:酒黄连,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表面较原色加深,略有酒气。
炮制方法:取黄连片,加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每黄芩片100kg,用黄酒12.5kg。
炮制作用:酒制后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
名称:黄连片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薄片或碎块。外皮灰黄色或黄褐色。切面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时中空。质硬。气微,味极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生品苦寒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