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名称:秦皮
类别:清热药
拼音:QIN PI
拉丁:Cortex Fraxini
别名: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药用部位:茎皮
药材性状: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无臭,味苦。干皮: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纤维性较强。
栽培要点:
产地:辽宁、吉林、河南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剥取。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寒;苦、涩;归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取汁点眼。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
【来源】
来源: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
科属:木樨科梣属
形态描述:本种与苦枥白蜡树、尖叶白蜡树的区别在于:小叶无柄或近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阔披针形,叶轴细而直;花具花冠,先叶后花;萼齿明显。
生态环境:生于1300~3200米的山坡杂林中。分布于河南、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
来源: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
科属:木樨科梣属
形态描述:本种与苦枥白蜡树的区别在于:小枝,叶轴和小叶上面被毛。小叶3、5或7片,先端长渐尖或尾尖,下面常在中脉基部白色被毛。花无花冠,与叶同时开放;花萼杯状,与坚果基部疏离。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杂木林中。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
===================
来源: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
科属:木樨科梣属
形态描述:乔木,高达15米;小枝无毛。叶长13~20厘米;叶5~9枚,但以7枚为多,无柄或有短柄,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宽1~4厘米,顶端渐尖或钝,基部狭,边缘有锯齿或波状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沿脉有短柔毛。圆锥花序侧生或顶生于当年生枝上,无毛,大而疏松;花萼钟状,不规则分裂;无花瓣。翅果倒披针形,长3~4厘米,宽4~6毫米,顶端尖,钝或微凹。
生态环境:分布于东北、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福建、广东;越南,朝鲜也有。为行道、护堤树种;可放养白蜡虫。
===================
来源: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
科属:木樨科梣属
形态描述:落叶乔木,高达10米左右。树皮灰褐色,较平滑,老时浅裂;小枝亦平滑,皮孔稀疏,阔椭圆形;芽短阔,密被褐色绒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轴光滑无毛;小叶通常5片,罕有3或7片,小叶柄长5~15毫米,光滑无毛;叶片卵形,罕有长卵形或阔卵形,顶端1片最大,长8~11厘米,宽4.5~6.5厘米,基部一对最小,长4~6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略呈圆形,边缘有浅粗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脉下部之两侧有棕色柔毛。花与叶同时开放,或稍迟于叶,圆锥花序于当年小枝顶端及叶腋;花小,花萼杯状,4裂;无花冠;雄蕊2,外露;雄蕊2,心皮合生,花柱2裂,翅果倒长披针形,窄或稍宽,长约3厘米,先端窄圆或窄尖,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态环境:多生长于阳坡或叶林山坡中。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地。
【饮片】
名称:秦皮丝
饮片性状:为丝状,宽3~5mm,外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稍粗糙,有浅色斑点。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略有光泽。切面黄白色,纤维性。无臭,味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成丝状,干燥。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