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名称:石韦
类别:利水渗湿药
拼音:SHI WEI
拉丁:Folium Pyrrosiae
别名:石皮、石苇、金星草、石兰、石剑、石背柳
药用部位:叶片
药材性状:庐山石韦:叶片略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长10~25cm,宽3~5cm。先端渐尖,基部耳状偏斜,全缘,边缘常向内卷曲;上表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散布有黑色圆形小凹点;下表面密生红棕色星状毛,有的侧脉间布满棕色圆点状的孢子囊群。叶柄具四棱,长10~20cm,直径1.5~3mm,略扭曲,有纵槽。叶片革质。气微,味微涩苦。石韦:叶片披针形或长圆披针形,长8~12cm,宽1~3cm。基部楔形,对称。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而整齐。叶柄长5~10cm,直径约1.5mm。有柄石韦:叶片多卷曲呈筒状,展平后呈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8cm,宽l~2.5cm。基部楔形,对称。下表面侧脉不明显,布满孢子囊群。叶柄长3~12cm,直径约1mm。
栽培要点:
产地:浙江、湖北、河北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根,晒干或阴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寒;苦、甘;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尿通淋,清热止血。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不通,淋沥涩痛,吐血,衄血,尿血,崩漏,肺热喘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涂敷。
禁忌:阴虚及无湿热者禁用。
【来源】
来源: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 (Christ) Ching
科属:水龙骨科石韦属
形态描述:高仅6~17厘米。根茎细长,密被披针形鳞片,边缘具稍卷曲的纤毛。叶柄长3.5~11厘米,被星状毛;叶片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广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2.5~9.5厘米,宽9~28毫米,先端钝,基部下延至叶柄,全缘,上面绿色,有黑色斑点,疏被星状毛,下面密被灰色的星芒状毛,其芒短,叶脉不甚明显;孢子叶较营养叶为长,通常内卷使叶片呈圆筒状。孢子囊群融合,满布于叶的下面,深褐色,无囊群盖。
生态环境:生在山野岩石上。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
来源:石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ell
科属:水龙骨科石韦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高13~30厘米。根茎细长,横走,密被深褐色披针形的鳞片;根须状,深褐色,密生鳞片;根须状,深褐色,密生鳞毛。叶疏生;叶柄长6~15厘米,略呈四棱形,基部有关节,被星状毛;叶片披针形、线状披针形或圆状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略下延,全缘,革质,上面绿色,有细点,疏被星状毛或无毛,下面密被淡褐色星芒状毛,主脉明显,侧脉略可见,细脉不明显。孢子囊群椭圆形,散生在叶下面的全部或上部,在侧脉之间排成数行,每孢子囊群间隔有星状毛,孢子囊群隐没在星状毛中,淡褐色,无囊群盖;孢子囊有长柄;孢子两面形。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的岩石上,或树上。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来源:庐山石韦Pyrrosia asheareri (Bak.) Ching
科属:水龙骨科石韦属
形态描述:高25~60厘米。根茎肥厚而短,密被细小长披针形的鳞片,边缘具纤毛。叶近于簇生;叶柄长10~30厘米,粗壮,幼时被褐色或淡褐色的星状毛;叶片广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3~6.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稍宽,呈两侧不等的耳形、圆形、心形、圆楔形或斜截形,有时上侧有尖耳,全缘,上面绿色,有黑色斑点,初时疏被星状毛,后渐光滑,下面密生淡褐色星芒状毛,星芒状毛的芒为短披针形,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中脉及侧脉均明显,细脉不甚明显。孢子囊群散生在叶的下面,淡褐色或深褐色,无囊群盖;孢子两面形。
生态环境:生在山野岩石上。分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饮片】
名称:石韦段
饮片性状:呈段片状。叶面草绿色,有黑色斑点,叶背棕黄色,有残留绒毛。叶片厚而革质,硬而脆。无臭,味微涩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