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名称:马兜铃
类别:化痰止咳平喘药
拼音:MA DOU LING
拉丁:Fructus Aristolochiae
别名:马兜零、马兜芩、兜铃、水马香果、臭铃铛、蛇身果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呈卵圆形,长3~7cm,直径2~4cm。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较密的横向脉纹。果实分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10mm,宽8~12mm,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栽培要点:
产地:黑龙江、吉林、河北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寒;苦;归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禁忌:苦寒败胃,虚寒喘咳及脾虚便泄者禁服。胃弱者慎服。内服过量可致呕吐。
【来源】
来源: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
科属:马兜铃科马兜铃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缠绕或匍匐状细弱草本。叶互生,叶柄较细,长约1~1.5厘米;叶片三角状狭卵形,长3~8厘米,宽1.8~4.5厘米,中部以上渐狭,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心脏形,两侧圆耳形,老时质稍厚,基出脉5~7条,较明显。花较大,单生于叶腋间,花梗细,长1~1.5厘米;花被暗紫色,长3~5厘米,内被细柔毛,有5条纵脉直达花被顶端;雄蕊6;子房下位,长柱形,花柱6,肉质短厚,愈合成柱体,柱头短。蒴果近圆形或矩圆形,长4~5厘米,直径3~4厘米。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丛林中。分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
来源: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
科属:马兜铃科马兜铃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缠绕或匍匐状细弱草本。根细长,圆柱形,直径3~8毫米,黄褐色。茎草质,绿色,长达1米或更长。叶互生,叶柄丝状,长约1.5~2厘米,叶片三角状阔卵形,长2.5~7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钝或锐尖,基部心形,全缘,叶面绿色,背面淡绿色,基出脉5~7条,较明显。花3~10朵,簇生于叶腋间;花梗细,长约1.5厘米;花被暗紫色,长1.5~3.5厘米,略弯斜,两侧对称,上部呈斜喇叭状,先端渐尖,中部呈管状,下部包住花柱,膨大成球形;雄蕊6,几无花丝,贴生于肉质花柱上,花药2室,纵裂;子房下位,长柱形,长约7毫米,花柱6,愈合成柱体,柱头短。蒴果倒广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3~4厘米,直径2.5~3厘米,初期绿色,成熟时黄绿色,沿室间开裂为6瓣,果柄上裂成5~6条丝状。种子扁平,三角状,边缘具白色膜质的宽翅。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态环境:生于山沟、溪边或林缘的灌木丛间。分布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山东等地。
【饮片】
名称:马兜铃
饮片性状:呈不规则的圆形状。表面灰黄色,有波状棱线。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中央棕色,周边淡棕色。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炮制作用:生用苦寒,用于肺热咳嗽,痔疮肿痛,但生品味劣,易伤味气,引起恶心呕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