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名称:半夏
类别:化痰止咳平喘药
拼音:BAN XIA
拉丁:Rhizoma Pinelliae
别名:地文、水玉、羊眼半夏、地珠半夏、珠半夏、天落星、无心菜根、地巴豆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栽培要点:
产地:四川、湖北、江苏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温;辛;归脾、胃、肺经;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水或酒、醋调敷。
禁忌:阴虚燥咳、津伤口渴、出血症及燥痰者禁服。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来源】
来源: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科属:天南星科半夏属
形态描述:块茎球形,直径1~1.5厘米。叶少数基生,1年生者为单叶,心状箭形至椭圆状箭形,2~3年生者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矩圆形,稀披针形,长5~15厘米,叶柄长达15厘米,下部有1株芽。花葶长达30厘米;佛焰苞全长5~7厘米,下部筒状长约2.5厘米,肉穗花序下部雌花部分长约1厘米,贴生于佛焰苞,雄花部分长约5毫米,二者之间有一部分不育部分,顶端附属体长6~10厘米,细柱状;子房具短而明显的花柱;花药2室,药室直缝开裂。浆果卵形,长4~5毫米。
生态环境:生石缝、田野或林下。自辽宁至广东,西至甘肃,西南至云南都有分布;朝鲜,日本也有。
【饮片】
名称:清半夏片
饮片性状:为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中间隐显黄白色筋脉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咸涩,微有麻舌感。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切片。
炮制作用:增强燥湿化痰作用,多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
==============
名称:清半夏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肾形或不规则的颗粒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中间隐显黄白色筋脉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咸涩,微有麻舌感。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
炮制作用:增强燥湿化痰作用,多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
==============
名称:姜半夏
饮片性状:为类圆形、肾形或不规则的颗粒状。表面棕褐色至棕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
炮制方法:姜矾煮,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片,干燥。每半夏100kg,用生姜25kg,用白矾12.5kg。
炮制作用: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多用于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
==============
名称:半夏片
饮片性状:呈不规则的厚片,有的稍偏斜。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炮制作用:半夏有毒,生品多外用。
==============
名称:半夏
饮片性状: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
炮制作用:半夏有毒,生品多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