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名称:全蝎
类别:平肝息风药
拼音:QUAN XIE
拉丁:Scorpio
别名:全虫、主薄虫、杜伯、茯背虫
药用部位:干燥体
药材性状:本品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cm。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七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栽培要点:
产地:河南、山东、湖北
采收加工:春末至秋初捕捉。除去泥沙,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平;辛;归肝经;毒
功能主治: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喁,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研末,每次0.5~1g;或入丸、散。蝎尾用量宜为全蝎的1/3。外用:适量,研末掺、熬膏或油浸涂敷。
禁忌:血虚生风及孕妇禁服。
【来源】
来源: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
科属:钳蝎科钳蝎属
形态描述:体长约6厘米,分为头胸部及腹部2部。头胸部较短,7节,分节不明显,背面覆有头胸甲,前端两侧各有1团单眼,头胸甲痛部中央处,另有1对,如复眼。头部有附肢2对,1对为钳角,甚小;1对为强大的脚须,形如蟹螯。胸部有步足4对,每足分为7节,末端各有钩爪2枚。腹部甚长,分前腹及后腹两部,前腹部宽广,共有7节,第1节腹面有一生殖庵,内有生殖孔;第2节腹面有1对栉板,上有齿16~25个;第3~6节的腹面,各有肺书孔1对。后腹部细长,分为5节和1节尾刺,后腹部各节皆有颗粒排列而成的纵棱数条。尾刺呈钩状,上屈,内有毒腺。
生态环境:卵胎生。多穴居,喜栖于石隙或枯叶下,昼伏夜出,捕食昆虫及蜘蛛等动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长江以北地区为多。
【饮片】
名称:全蝎
饮片性状:头胸部与浅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完整者体长约6厘米。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被甲,腹面有足4对,均有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有7节组成,第七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炮制作用:生品有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