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名称:竹茹
类别:化痰止咳平喘药
拼音:ZHU RU
拉丁:Caulis Bambusae in Taenia
别名:竹皮、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
药用部位:茎的中间层
药材性状: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或黄绿色。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栽培要点:
产地:长江流域和南方各地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
地道沿革:
性味归经:微寒;甘;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熬膏贴。
禁忌:寒痰咳喘、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来源】
来源: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
科属:禾本科慈竹属
形态描述:植株木质化,类乔木状。秆高15米。似有“之”字形折曲,幼秆被毛,中部以下秆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箨片基部较狭;箨舌较长;花序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常被毛,叶舌较长,外稃背面被疏柔毛。笋期6~7月。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平地或路旁。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
=====================
来源: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apf ex Rendle
科属:禾本科毛竹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常绿乔木或灌木。秆高7~18米,直径3~10厘米,圆筒形,绿色,无毛,分枝之一侧节间有宽5~10毫米之纵槽,秆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秆箨长于节间,硬纸质,背面无毛或具微毛,稻草色有灰黑色之斑点及条纹;箨耳显著;箨舌发达;箨叶长披针形,鲜绿色,先端渐尖,基部收缩。主枝三棱形或微作四方形,具白色蜡粉;小枝上端有叶1~3枚。叶鞘淡绿色或稻草色,通常无毛;叶舌短,棕色;叶片质薄,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缩为长约5毫米之叶柄,边缘一侧平滑,一侧具小锯齿;表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较淡,基部具微毛。穗状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花枝有叶,顶生小穗丛1~3枚,基部托以4~6枚佛焰苞;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1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鳞被3~1,或缺如,披针形,长约3毫米;雄蕊3,花丝甚长,悬垂于花外;子房尖卵形,花柱丝状,柱头3枚。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生态环境:通常栽植于庭院。分布长江流域。
=======================
来源: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
科属:禾本科莿竹属
形态描述:植株木质化,类乔木状。丛生,无刺,秆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米,直径约6厘米。顶端不弯垂,秆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圆柱形,秆的节间和萚光华无毛。
生态环境:多生于平地、丘陵。分布于广东、广西。
【饮片】
名称:姜竹茹
饮片性状:浅绿色或黄绿色,显黄色焦斑。微具姜的气味。
炮制方法: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晒干。每竹茹100kg,用生姜10kg。
炮制作用:姜制后能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恶心
=======================
名称:竹茹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丝条状或卷曲成团状。浅绿色或黄绿色。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
炮制作用:生品清热化痰,除烦,用于痰热咳嗽或痰火内扰,心烦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