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名称:砂仁
类别:化湿药
拼音:SHA REN
拉丁:Fructus Amomi
别名:缩砂仁、缩砂蜜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药材性状:阳春砂、绿壳砂: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不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1~1.5cm。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状突起,顶端有花被残基,基部常有果梗。果皮薄而软。种子集结成团,具三钝棱,中有白色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5~26粒。种子为不规则多面体,直径2~3mm;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有细皱纹,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质硬,胚乳灰白色。气芳香而浓烈,味辛凉、微苦。海南砂: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的三棱,长1.5~2cm,直径0.8~1.2cm。表面被片状、分枝的软刺,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种子团较小,每瓣有种子3~24粒;种子直径1.5~2mm。气味稍淡。
栽培要点:喜温暖、凉爽、荫蔽、多雾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种植地宜选择南或东南坡向,有常绿阔叶林作荫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海拔500米以下的山谷、山坡各平地种植。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
产地:阳:广东、广西 海:广东、海南 缩:越南
采收加工:栽种2~3年后开花结果,阳春砂在8~9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或烘至半干,趁热喷冷水,使其果皮种子紧贴,全干后即为“壳砂”。剥去果皮,将种子团晒干,即为砂仁。
地道沿革:始载于《药性论》名缩砂密。《海药本草》云:“生西海及西戎等地,波斯 诸国。多从安东道来。”《本草图经》云:“缩砂密生南地,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似高良姜,高三四尺,叶青,长八九寸,阔半寸已来。三月、四月开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实。”《药物出产辨》云:“产广东阳春县为最,以蟠龙山为第一。”从历代本草记载可见,自古砂仁产地就有国产、进口之分,“绿壳砂仁”即为进口者,“阳春砂仁”即为岭南栽培者。现今仍以广东阳春县所产最为道地。质量好,产量大。
性味归经:温;辛;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
禁忌:
【来源】
来源:海南砂仁
科属:姜科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高1~1.5m;具匍匐根茎。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0~30cm,宽2.5~5cm,先端长尾尖,基部渐狭,两面无毛;叶舌披针形,长2~4.5cm,膜质,无毛。总花梗长1~3cm;苞片披针形,褐色;小苞片包卷住萼管;花萼白色,顶端3齿裂;花冠管较萼管略长;唇瓣圆匙形,白色,顶端具突出、2裂的黄色小尖头,中脉隆起,紫色;雄蕊长约1cm,药隔附属体3裂。蒴果卵圆形,长1.5~2.2cm,宽0.8~1.2cm,被片状、分裂的短柔刺;种子紫褐色,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花期4~6月,果期6~9月。 果实呈长椭圆形或卵圆形,有明显珠三棱,长1.5~2cm,直径0.8~12.cm;表面棕褐色,被片状、分枝的短柔刺,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种子团较小,每瓣有种子5~17粒;种子多面形,直径1.5~2mm。气芳香,味淡
生态环境:生于山谷密林中。主产海南
=====================
来源: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 Wu et Senjen
科属:姜科豆蔻属
形态描述:本变种与阳春砂仁外部形态相似,主要区别为:根茎先端的芽、叶舌多呈绿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800米的山沟林下阴湿处,亦有栽培。分布于云南南部。
====================
来源: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
科属:姜科豆蔻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高1~2米;具匍匐茎。叶片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约20~30厘米,宽3~7厘米,顶端具尾状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无柄;叶舌长3~5毫米;叶鞘可见凹陷的方格状网纹.穗状花序自根状茎发出,生于长4~6厘米的总花梗上;花萼白色;花冠管长1.8厘米,裂片卵状矩圆形,长约1.6厘米,白色;唇瓣圆匙形,宽约1.6厘米,顶端具突、2裂、反卷、黄色小箭头,中脉凸起,紫红色,其于白色;药隔顶端附属体半圆形, 长约3毫米,两边具宽约2毫米的耳状突起。果矩圆形,直径约2厘米,紫色,干时褐色。
生态环境: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山沟林下阴湿处。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云南和福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