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到10月是小龙虾体肥肉嫩的时候,销量数以吨计。但近日南京多名食客疑似食用小龙虾患上横纹肌溶解症,消费者“谈虾色变”,广州小龙虾货量减少,有餐厅生意因此锐减。
昨日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关于小龙虾疑云的报道指出,致横纹肌溶解的“元凶”不一定是洗虾粉,有可能是未知生物毒素。
专家推断元凶是未知生物毒素
此前媒体报道称,造成近20名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状的是用来清洗小龙虾的“洗虾粉”。但中华急诊医学会中毒学组委员吴建中接受央视采访时指出,由于患者没有肠胃不良反应,他推断造成此次患者横纹肌溶解的因素可能并不是以草酸、柠檬酸、焦亚硫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洗虾粉”。
他分析,导致小龙虾食用者患病的元凶有5个明显特征:一是毒性强;二是水溶性较差。龙虾经过清洗烹饪毒素仍然存在,说明其水溶性比较低。第三个是耐热。在100℃的温度下毒素也无法被消灭。第四点是靶向性很强,患者没有出现任何消化道的反应,毒素直奔横纹肌。第五点是小龙虾对这种可能存在的毒害因素是有免疫力的。
据此推断,符合以上这五大特征的致病元凶,很有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生物毒素。
小龙虾污水生存吃腐食或带毒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小龙虾养殖权威专家龚世圆告诉央视记者,小龙虾在污水里生存,体内带有的毒素有可能进入人体,假如吃了鳃、肌肉等,感染的程度可能大一些。
小龙虾是腐食性动物,原产美洲,属于外来物种。尽管小龙虾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病害,但并不意味着它不会感染和携带病毒。像同为外来生物的福寿螺,在它的老家南美洲并没有发现携带广州管圆线虫,而传入中国生长数年后竟然发展成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主要载体之一。
龚世圆说,假如小龙虾生长在工业污染、重金属离子的水体里,它的肌肉肯定会附吸毒素。这些残留毒素究竟会对人的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目前也不得而知。另外,在安徽、江苏、湖北、湖南等小龙虾的养殖大省,养殖小龙虾的水域里面是否有农药、兽药甚至是化工原料的残留,更是一个未知数。
据悉,目前卫生部已介入事件调查,并表示尽快公布检测结果。记者昨日从广州市食安办获悉,多个部门上周已就小龙虾安全问题召开协调会,准备下一步部署。
“小龙虾带毒”业内流传已久
昨天中午,记者走访了多家湘菜、川菜馆。位于黄埔大道西的“红鼎天”川菜龙虾城门口,玻璃门上贴着一张名为“郑重承诺”的告示。告示上称,其店所售小龙虾来自江西鄱阳湖。烹饪过程中经历了半小时浸泡、刷洗、4遍清水冲洗等多道程序,卫生安全有保障。
当记者告知有专家提出小龙虾可能本身含毒素时,该餐厅敬经理也表露出担心。但他称,“红鼎天”专营小龙虾已经三年多了,如果虾本身有毒早就出问题了。该餐厅还会继续卖小龙虾,下一步还要看检测结果。
中山一立交附近的盱眙周大龙虾餐厅老板周先生昨日告诉记者,关于小龙虾带毒的说法流传已久,但一直只是猜测没有实质检验结果。“一来,小龙虾长期生存在这种环境,应有排毒机制;再者,即使真含毒素,经过高温煮也会分解;再假设有毒素没排除,也要大量食用才会威胁健康。”他推断,横纹肌溶解与小龙虾本身问题关系不大,可能是有餐厅使用工业用料清洗,或者有农户为了捕虾方便,下了含有毒素的捕虾药。
小龙虾专营店生意锐减
小龙虾事件令消费者“谈虾色变”。专营小龙虾的“红鼎天”原来一天能卖小龙虾四五百斤,现在生意锐减一半。“难顶啊!我们专营小龙虾的,没有其他菜式补充,生意下降了六七成。”周大龙虾的周先生说,最近很多老顾客都不吃了。
另外,原来几家提供小龙虾菜式的菜馆也都暂停供应。江南大道“天成”川菜馆、惠福东路湘一坊、洛溪食街“红灯笼”几家餐馆负责人解释说,是“货源太紧,拿不到货”。
记者了解到,黄沙水产市场已不再批发小龙虾,而东圃一家曾经销售小龙虾的农贸市场近日也难觅小龙虾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