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的问世,成为心血管类药物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随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已在2005年以前专利期满而沦入非专利药物,世界调血脂药物市场跌宕起伏;2011年,阿托伐他汀专利期日的临近,又造成了许多悬念。尽管如此,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畅销的诸多调血脂治疗药物中,他汀类药物依然是“领头羊”。尤其是阿托伐他汀在蝉联8年全球医药领军品种后,2009年继续夺得世界医药市场的销售桂冠,现已成为高脂血症治疗药物市场中的成熟品种。
品种改进
据国外研究报道,全球高血压患者已达6亿多人,比例高达10%。随着新一代抗高血压药物、调血脂药物和心脏介入疗法的相继问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全球每年仍有170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的病人死于急性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栓塞。
2004年10月12日,卫生部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总数为1.6亿人,比1991年增加了7000多万人。全国血脂异常患者也已达到1.6亿人。
近年来,随着新药开发进程的加快,临床使用的品种已从最早的烟酸酯类、贝特类、胆酸螯合剂、多烯脂肪酸类发展到他汀类药物,从而完善了调血脂临床用药的品种结构。在国外大型临床试验的推动下,已将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并将其作为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和有心脏病史的高危群体的辅助治疗药物,从而带动了全球调血脂药物市场的平稳增长。
200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公布了《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其中收载的他汀类、贝特类和其他类调血脂药已达12个品种。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6个品种,可以有效保障广大中老年人治疗和预防用药的需求,也使调血脂药物市场孕育了巨大的商机。
占调脂药3/4强
回顾他汀类药物的发展历程,1987年,洛伐他汀的面世开创了历史先河。在随后的20多年间,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品种纷纷用于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
据美国IMSHealth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金额增长7%,达到8373亿美元。其中,调血脂药物销售额为352.81亿美元,占总体市场的4.21%,是仅次于抗肿瘤药物居于第二位的重要品种。
在500强畅销药品中,调血脂药物市场份额已达到了297.3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37%(见表1),他汀及其复方药物的销售额占调血脂市场的3/4强(图1)。
在2009年的全球药品市场上,跻身500强的15个调血脂品牌药物中,增长率较高的他汀类药物是可定和力清之。其他调血脂药物,如Lovaza(ω-3脂肪酸)、TriCor(非诺贝特)、Niaspan(烟酸)和Welchol(考来维仑)也有较好的表现(见表2),从而扭转了调血脂药物市场的直线下滑趋势。阿托伐他汀的销售额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是各大类品种的“领头羊”。
国内市场蓬勃发展
随着国内外医药市场的接轨,专家学者的大力呼吁,定期体检和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逐渐关注,推动了国内调血脂市场的发展进程,目前,活跃在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的调血脂治疗药物已达25个通用名药物。此外,还有众多保健品共同分食这块诱人的蛋糕。据SFDA南方所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调血脂药物市场已达78.7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8.17%,预计2009年我国调血脂药物市场将超过90亿元。
据SFDA信息中心2010年第4期《中国医药纵览》杂志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22个重点城市410余家样本医院用药总金额为300亿元。14大类药物中,心血管系统为40.12亿元,心血管系统的9个亚类中的调血脂药为4.26亿元,占据了10.62%的比例,居第五位,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2.51%。前10个调血脂药物的销售额占总体市场的96%,表现出较高的集中度(见表3)。调血脂药物全部为口服剂型,市场格局上基本呈现出社区用药、零售终端、第三终端与医院处方比例约为4:6的态势,而国产品牌药的优势已日益凸显。在“强效调脂”概念的推动下,推算2009年22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调血脂用药总金额约为9亿元,仅占样本医院用药的1.25%。
我国调血脂市场上的药物品种繁多,按化学结构特点及调血脂作用机制分类,2009年上半年,22个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中,他汀类用药数量占据了调脂总量的37.12%,苯氧芳酸类(贝特类)用药数量占11.28%,烟酸酯类用药数量占8.24%,植物提取物类占28.04%,多烯脂肪酸类及不饱和脂肪酸类占13.94%,其他类药品所占比重较小。而用药金额最大的仍是他汀类药物,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调血脂机制,从而推动了调血脂药物市场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