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医学网  
杏林医学网

简述中医查体医疗


作者:[佚名] - 发布:2010-9-12 20:22:47 - 类型:整理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查体医疗的概念,就是在中医诊断学基础中,将阴阳五行理论联系到具体的经络穴位反应点上,并规定出其相关的反应体征的标准,在切诊(脉诊)的提示下,平脉辨经,依据检查体表反应经络穴位体征来进行诊断和辨证施治的一种中医医疗方法。该方法强调,在临床诊断和辨证施治中主要是以“寸口”脉诊为导向,主要依靠检查体表经络穴位反应体征开展治疗。

  中医查体医疗一词分“查体”与“医疗”两部分内容,扼要说明这种中医医疗方法基本是通过“查体”所获得的一系列比较客观的“体征”作为证据进行医疗的。该法类似于西医通过检查诊断疾病的现代医学操作模式,但又强调了依据经络体征“辨证论治”这一特点, 与现行中医医疗方法有很大区别。

  中医查体的基本要领和操作顺序

  古代的脉诊查体医疗方法基本失传,本人将其发掘整理并重新规范其操作方法如下:

  查体的体位是:平躺、俯卧位。先让接受检查者脱掉外衣,平躺,面向下,平躺在床上。额头抵住枕头,不要压着鼻子,以免影响呼吸,全身舒展放松,静心躺卧。

  查体的基本要领和顺序是:建立全息观念,整体观察全身穴位变化。以大椎为中心测量点,以项后和颈椎部位为起点,以背部脊柱及两侧膀胱经为重点。医者站立床头,手指微屈,以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边摸脉边查穴。

  第一步,从大椎处轻轻往上推摸测试,以便发现肿硬、气结和有热、凉,实硬,气机阻滞的地方。如果在哪一个节段发现,就要点记、切掐和做按压试验,摸摸“寸口”脉的变化,反复进行验证以发现比较重要的反应点。

  第二步,到脖子两侧,足太阳旁线上。同样触摸推摩测试,出现同样感觉时,也一并点记测试。

  第三步,再回到脖子中间,后项部风府、哑门一带。注意是否有比较重的或者比较明显的反应点,并加十字切掐标记。

  到背部,先查督脉一线,再查膀胱经第一、第二线。

  一般说督脉上有反应点,病情重,第二线反应病情较久,较难治愈。因为五脏六腑各脏器病变,包括脑、内分泌、免疫系统病变,多在背部集中反应,古人讲“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就是说肩胛骨内缘一带很重要。过去的劳伤、心脏病、肺痨等,都可能在这里反应。

  第一线的反应较多,最多出现的热性病多在一、二、三胸椎旁,大抒、风门、肺俞诸穴上;肠胃病、肝胆等病多在九、十、十一胸椎旁,肝俞、胆俞、脾胃俞上。

  查背部的时候,要两手臂尽量前伸,胸部贴紧床面,下肢放直,两脚跟基本上要并拢。七椎、九椎旁反应点较多。

  腰肾有病和骨盆、下肢有病变可以从十四、十六椎到下肢后侧外侧查到。结肠、肝、脾、肾,内脏、脑神经病变,在骶部可以查到反应点。

  背部查完后到下肢后侧、外侧,包括内侧,都要看一看,查一查,摸一摸,按一按,甚至掐一掐。

  大凡在反应点部位上,用手指推一推有阻滞感,用手指点一点有肿硬感,用手指压一压有明显的特异的酸胀感。有病的经络其络脉反应也很明显,色青,色紫,色赤,浮露表面,络脉粗壮,横直大而长等。皮肤松软陷下,坚实肿硬,肿满。

  下肢查完以后,再让病人翻过来躺下,面向上,上肢展开,先查上肢,再查下肢。检查者再从喉结部位沿任脉一线查,再查胸、腹、两胁各部位。

  查胸、腹、胁部时,因每一个人的身体胖瘦不同,体形差异很大,要按解剖定位,划几条线,比如腋前线,腋后线,胸正中线等腹部也要采用折量法,标记有关经络走行部位。

  “明堂望诊”自古为中医诊法之重点,中医查体最后到头面部结束。

  从“腧穴”探讨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

  中医治疗前常常要对病变部位分阴阳,治疗方法分阴阳,阴病阳治、阳病阴治。治疗都要跟体表反应出来的阴阳体征进行链接。

  研究发现,在人体生命活动中,体内所有的病理改变都会瞬息反应到体表,形成经络反应系统。采用经络反应系统调节的方法,能迅速调控那些处于病变状态下的功能紊乱,使内脏病理改变恢复正常。古人为了巧妙地平衡这种紊乱,就发明了经络诊断这一种“气象诊断治疗”手段,所以就产生了中医查体医疗的方法。为什么通过中医查体发现的经络反应点体征治疗能有如此神奇的疗效?

  一、穴位反应点是人类包括所有生物在内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高电位点”,与宇宙天体磁场电位活动几乎有同步存在的轨迹。前人关于“天人相应”的说法也是说明了这一点。一些疾病预防治疗都可以由体表这一经络反应系统来进行整体联网调控,其快速治疗效果强过现行治病方法数倍。

  二、“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原理在早年中医发现的人体网络调控系统经络诊断治疗方面显得非常明显。比如对一位乳腺病患者来说,如果单从乳腺病的局部去调节,好比直接去抓举一个数吨重的物体,非常费气力。如果应用反应点这一经络反应系统去调理,好比用撬杠撬这个笨重的物体,轻轻一举就会成功。一个疾病的产生和形成有诸多因素,有时会造成全身性连锁反应,动用人体全身的调控系统来调节,要比一个单一的局灶性调节优势更多。

  三、联系到疾病的“标本根结”理论,更有深层原理值得探讨。一般疾病的临床表现,也包括局灶性病理改变所形成的体征,按古人的说法,属于“标”、属于外在表现,一般自己都能感觉到。而疾病在体表经络穴位上反应出来的,有些则是病变的“根本”,是病变中邪气盘据结滞的所在。比如在对乳腺病认识方面,乳腺局部的病是“标”,经络穴位上的结滞之处是“本”。所以古人一再强调“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体表的“阴阳”反应体征。

本文链接:http://www.liuxiuru.com/document/zhongyi/2010/1325.shtml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liuxiuru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中医文档]中医治疗酒精性肝炎 (2011-01-29)
·[中医文档]佝偻病中医诊疗技术 (2011-01-26)
·[中医文档]中医治浆细胞性乳腺炎 (2011-01-26)
·[中医文档]中医以骨度决定脉度 (2011-01-26)
·[中医文档]猩红热中医诊疗技术 (2011-01-25)
·上一篇:艾灸治神经性皮炎
·下一篇:慢性结膜炎诊疗技术
 文章评分
  • current rating
-5 -4 -3 -2 -1 0 +1 +2 +3 +4 +5
 栏目浏览最多 更多>> 
·当归配杏仁 肺病常用对药(1)
·重用板蓝根治带状疱疹
·五味子配山豆根
·慎用附子小议
·土鳖虫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 1
·活用天麻钩藤饮治眩晕
·经方治疗内分泌失调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五)
·尿频病在太阳太阴 冯世纶临证实录(八)
·标本兼治黑眼圈
·健脾和胃法缓解化疗后消化道反应
 栏目最新文章 更多>> 
·慎用附子小议
·再谈附子用量
·小柴胡汤治疗内伤病
·年老经漏案
·活用天麻钩藤饮治眩晕
·朱良春指导救治心肺衰竭案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8):长期服 缓起效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贮存好 防霉变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6):详医嘱 服法当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5):开路药 调胃肠
 站点最新文章 更多>> 
·[综合信息]如何实现医院管理人才队伍职业化
·[综合信息]为中医院培养管理过硬的“当家人”
·[医学要闻]安徽查处多家违法染色增重中药饮…
·[医学要闻]我国多部门联合加强含麻黄碱类复…
·[医学要闻]推动医改,个人医保缴纳比例或提高
·[医学要闻]大脑代谢与生物钟紧密相连
·[医学要闻]2012ESC新发布的心肌梗死新定义
·[政策法规]索赔逾3万医患不得自行解决 沪发…
·[医学要闻]上海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列入研…
·[医学要闻]Stroke:肺功能下降与SAH风险增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