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医学网
首 页
|
医学动态
|
医学文档
|
医学书籍
|
医学视频
|
中药材
|
中药方剂
|
养生保健
|
·中医文档
|
西医文档
您的位置:
首页
>
医学文档
>
中医文档
> 慢性咽炎诊疗技术
慢性咽炎诊疗技术
作者:[佚名] - 发布:2010-7-2 15:02:27 - 类型:整理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弥漫性炎症。常与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同时存在。
本病多发生于成年人,病程较长,症状顽固。
本病中医称“慢喉痹”,部分书籍中也名为“阴虚喉痹”、“虚火喉痹”等。
本病根据病变的轻重程度不同,临床上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
一、中医辨证分型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不适,午后较重,或咽部异物感,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脾胃虚弱,咽喉失养:咽喉梗梗不利或痰黏着感,咽燥微痛,口干而不欲饮或喜热饮,易恶心作呕,或时有呃逆泛酸,若受凉、疲倦、多言则症状加重,平素容易感冒,倦怠乏力,短气懒言,动则汗出,胃纳欠佳,或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脾肾阳虚,咽失温煦:咽部异物感,梗梗不利,痰涎稀白,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腰膝冷痛,腹胀纳呆,下利清谷,舌质淡嫩,舌体胖,苔白,脉沉细弱。
痰凝血瘀,结聚咽喉:咽部异物感、痰黏着感、焮热感,或咽微痛,痰黏难咳,咽干不欲饮,易恶心呕吐,胸闷不适。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微黄,脉弦滑。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治法]滋养阴液,降火利咽。
[方药]肺阴虚为主者,养阴清肺汤加减。肾阴虚为主者,知柏地黄丸加减。
脾胃虚弱,咽喉失养证
[治法]益气健脾,升清利咽。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脾肾阳虚,咽失温煦证
[治法]补益脾肾,温阳利咽。
[方药]附子理中丸加减。
痰凝血瘀,结聚咽喉证
[治法]化痰散结,祛瘀利咽。
[方药]会厌逐瘀汤合消瘰丸加减。
(二)经验方
1.温胆汤
[药物组成]制半夏12克,陈皮9克,茯苓12克,枳实9克,竹茹9克,炙甘草3克,大枣5枚。
[功效]肃肺抑木,降胃化痰,升清降浊。
[适应证]慢性咽炎见咽痛者。
2.会厌逐瘀汤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柴胡、枳壳、生地、元参各10克,桔梗6克,甘草3克。
[功效]活血科咽。
[适应证]凡慢性咽喉病证,咽部暗红、口干舌燥,或声哑失音或喉间如有异物上下、梗阻不利者皆可应用。
[使用注意]凡气血两虚、脾胃虚弱者及孕妇慎用。
3.慢性咽炎汤
[药物组成]熟地20克,当归10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桔梗15克,大力子15克,陈皮10克,皂刺12克,重楼15克,甘草10克。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4.补中益气汤
[药物组成]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
[功效]补中益气。
[使用注意]湿热忌用。
5.加减增液汤
[药物组成]玄参20克,麦冬20克,生地20克,百合20克,射干15克,桔梗15克,浙贝母l0克,红花6克,生甘草10克。
[适应证]慢性咽炎。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每剂水煎两次,取汁1000毫升,分3次口服。
[使用注意]治疗期间,禁食烟酒及辛辣之晶,防止疲劳,预防感冒咳嗽,避免诱发因素。
6.补脾升阳清咽汤
[药物组成]太子参(党参)10克,白术6克,茯苓10克,陈皮l0克,甘草3克,白扁豆10克,山药12克,升麻3克,桔梗6克。
[功效]补脾益气升阳。
[适应证]慢性咽炎,属脾虚阴火证。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服。
三、适宜技术
1.咽喉点穴位注射
[取穴]患者取仰卧位(尤首诊治疗者),或坐位,取手穴咽喉点(手背、第二、三掌指关节之间,靠第二掌指关节处)。
[治疗方法]取2毫升注射器一支,5号注射针头一个,抽取复方丹参注射液0.3毫升,在选定的穴位上常规消毒后,快速垂直入针,深约0.3~0.5寸,稍作提插;待出现针感时,回抽无血,然后再缓慢注入药液,并嘱患者作叩齿,吞咽活动,将口腔分泌的唾液随之咽下,拔针后用消毒的棉枝按压穴位片刻,以防止出血,同时亦可加强穴注的效应。每3日一次,每次穴注一侧,左右交替,每3次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相隔一周休息。
2.耳穴贴压
[取穴]取耳穴:咽喉、肺、气管、皮质下、神门、内分泌。
[治疗方法]
(1)消毒皮肤,贴压王不留行籽于所选耳穴,以按压时有强烈酸、麻、胀、热、痛感为佳。
(2)嘱患者每日按压3~5次,每次3~5分钟。
(3)每次贴压一侧耳穴,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3.穴位贴敷
[取穴]天突穴(喉结下凹陷处)。
[治疗方法]用温水洗净颈前皮肤,擦干后将伤湿止痛膏贴在天突穴,隔日更换一次,共贴3次为一疗程。
4.点刺放血
[取穴]然谷穴(在足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前下缘凹陷处)。
[操作方法]取三棱针用75%乙醇溶液浸泡两小时以上备用,在然谷穴3厘米直径范围内寻找浅表小静脉,用聚维酮碘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小静脉出血,每次放血1~20毫升不等,待自然止血后用聚维酮碘消毒伤口,不需包扎,每次刺一侧,3~4天一次,4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治疗前应查血常规及凝血4项,血小板减少或凝血机制障碍者禁止用放血疗法。
5.火针点刺
[取穴]廉泉、天突、扶突、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或扩张的小血管。
[操作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下颌上抬,充分暴露前颈部,将所取穴位准确做出标记,常规消毒。
(2)点燃酒精灯,将一支细火针烧至通红,速刺廉泉穴,针尖应斜向舌根部;刺天突穴,针尖略向斜下;刺扶突穴,垂直进针。针刺以上三穴,均要速刺疾出,深度在0.3~0.4寸,而后在各穴周围点刺2~3针,深度约为0.2寸。
(3)患者张大嘴,用压舌板压舌前2/3处,并发出啊音,以充分暴露咽部。用平头火针烙烫咽后壁增生的淋巴滤泡或扩张的小血管,刺1~2处即可。深度不超过0.1寸。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禁用此法治疗。
(2)烧针要红,取穴要准,进出针要快。
(3)免受风寒,保持口腔卫生,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4)火针后1~2日内颈部免洗浴。
6.推拿点穴
[治疗部位]
(1)颈前五线:外侧线指双侧胸锁乳突肌,内侧线指颈前喉结旁开1.5寸自上而下两线,中线即气管正中线。
(2)取穴:风府、天突、气舍、廉泉、阿是穴。
[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位偏右侧方。
(2)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相对,轻柔着力由外侧向内侧、自下而上揉拿颈前外侧线及内侧线10~15分钟,然后用一指禅推法自下而上推揉颈前中线5分钟。在推揉过程中,如患者口中有痰涎涌出让其自行吐出,切勿吞入。
(3)用一指禅推法经左侧气舍穴经天突穴至右侧气舍穴,每穴一分钟。颤点风府、廉泉穴各一分钟。
(4)在颈前咽喉周围寻找压痛(阿是穴),对痛点逐一用一指禅法推揉1~2分钟。
[疗程]每周推拿3次,隔日一次,两周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不需休息,连续治疗3个疗程。
7.针挑疗法
[操作方法]采用圆利针或钩状针,依次取穴:天突、廉泉、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太溪双。挑毕常规处理伤口,在创口上涂上碘酊,外贴止血贴。一次挑两点,隔日挑一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继续下一疗程。
8.刺络拔罐法
[操作方法]
(1)取大椎、双侧天容穴。
(2)患者作俯卧位,大椎穴常规消毒。押手按压大椎穴两侧,使其皮肤绷紧,刺手拇、食、中三指持三棱针,呈执笔状,露出针尖,用腕力迅速、准确呈梅花状点刺大椎穴,点刺5~7点,随即退出,押手迅速放松,立即用闪火法拔罐,观察其出血情况,令其出血约3~5毫升,留罐10分钟。起罐后用酒精棉球擦去局部血迹,再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1~2分钟。
(3)用75%乙醇溶液对双侧天容穴皮肤消毒,以0.34毫米×40毫米毫针直刺0.5~1寸,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出针时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4)隔日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
(1)大椎穴出血要适量,天容穴针刺深浅度应适宜,且不宜大幅度捻转提插。
(2)嘱患者避免情志刺激,远离多尘环境,忌辛辣,戒烟酒,积极防治鼻咽部其他疾病。
本文链接:
http://www.liuxiuru.com/document/zhongyi/2010/1027.shtml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liuxiuru
【
打印本页
】【
关闭本页
】【
返回列表
】
相关文章
·[
中医文档
]
佝偻病中医诊疗技术
(2011-01-26)
·[
中医文档
]
儿童多动综合征诊疗技术
(2011-01-25)
·[
中医文档
]
猩红热中医诊疗技术
(2011-01-25)
·[
中医文档
]
百日咳中医诊疗技术
(2011-01-24)
·[
中医文档
]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技术
(2011-01-19)
·上一篇:
黄褐斑中医诊疗技术
·下一篇:
金匮肾气丸治慢性心衰
文章评分
current rating
-5
-4
-3
-2
-1
0
+1
+2
+3
+4
+5
栏目浏览最多
更多>>
·
当归配杏仁 肺病常用对药(1)
·
重用板蓝根治带状疱疹
·
五味子配山豆根
·
慎用附子小议
·
土鳖虫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 1
·
活用天麻钩藤饮治眩晕
·
经方治疗内分泌失调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五)
·
尿频病在太阳太阴 冯世纶临证实录(八)
·
标本兼治黑眼圈
·
健脾和胃法缓解化疗后消化道反应
栏目最新文章
更多>>
·
慎用附子小议
·
再谈附子用量
·
小柴胡汤治疗内伤病
·
年老经漏案
·
活用天麻钩藤饮治眩晕
·
朱良春指导救治心肺衰竭案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8):长期服 缓起效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贮存好 防霉变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6):详医嘱 服法当
·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5):开路药 调胃肠
站点最新文章
更多>>
·[
综合信息
]
如何实现医院管理人才队伍职业化
·[
综合信息
]
为中医院培养管理过硬的“当家人”
·[
医学要闻
]
安徽查处多家违法染色增重中药饮…
·[
医学要闻
]
我国多部门联合加强含麻黄碱类复…
·[
医学要闻
]
推动医改,个人医保缴纳比例或提高
·[
医学要闻
]
大脑代谢与生物钟紧密相连
·[
医学要闻
]
2012ESC新发布的心肌梗死新定义
·[
政策法规
]
索赔逾3万医患不得自行解决 沪发…
·[
医学要闻
]
上海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列入研…
·[
医学要闻
]
Stroke:肺功能下降与SAH风险增高相关
文章搜索
搜索:
本站
全网
文章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支付方式
|
相关法律
|
业务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 2006 ,
京ICP备0907866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