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医学网  
杏林医学网

温病忌汗但喜汗解


作者:李士懋 - 发布:2011-6-20 9:54:08 - 类型:整理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由于温病初起即属郁热,邪热在肺而不在肌表,非汗法所宜,故温病忌汗。吴鞠通曰:“温病忌汗,汗之不惟不解,反生他患”。叶氏于《幼科要略》云:“夫风温春温忌汗”。

  既然温病忌汗,何以叶氏又云:“在卫汗之可也”?此汗,非汗法,而是测汗法。测汗,是据汗以测病情转归的重要方法。

  测汗一词,首见于叶氏《吴医汇讲·温热论治篇》:“救阴不在补血,而在养津与测汗”。王孟英未解其意,改为“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谬将测字删去,不仅湮没了叶氏测汗法这一重要学术思想,也使原文“反而晦涩费解”。

  据以测病之汗乃指正汗。所谓正汗,其标准有四:微微汗出、通身皆见、持续不断、随汗出而热衰脉缓。四者相关,不可分割。

  测汗一词,虽为叶桂首倡,然其理论渊源却出自《伤寒论》。太阳中风本自汗,然仲景于桂枝汤将息法中五次言汗,孜孜以求者乃正汗。正汗出现的机理有二:一是阳气的蒸化;一是阴精的敷布,此即“阳加于阴谓之汗”。卫分证因肺气胰郁,卫不宣,津不敷,故尔无汗;热郁而伸时,又可迫津外泄而自汗。待予辛凉之剂清透后,正汗乃见。据此汗,可推知肺郁已解,气机畅达,郁热得透,阳施阴布,其病乃愈。这就是温病忌汗又最喜汗解之理,也即叶氏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正如赵绍琴所说的:“汗之,是目的,而不是方法”。

  测汗法不仅适于卫分证,对气、营、血各个阶段尽皆适用。当热结胃肠而壮热无汗、肢厥脉沉时,用承气汤逐其热结,往往可见汗出而脉起厥回。这正是由于热结已解,气机通畅,阳施阴布之结果,据此汗可推知已里解表和矣。当热陷营血而灼热肢厥无汗时,清营凉血之后亦可见正汗;当阴液被耗而身热无汗时,养阴生津之后,亦可见正汗,此为阴液来复之表现。金寿山云:“大多数温病须由汗出而解……在气分时,清气分之热亦能汗解;里气通,大便得下,亦常能汗出而解;甚至在营分、血分时,投以清营凉血之药,亦能通身大汗而解”。假如说辛凉之剂因辛能散而涉发汗之嫌,那么承气汤、清营汤、清瘟败毒饮、加减复脉汤等,绝无发汗作用,服后反可汗出,这正是邪退正复,气机通畅,阳施阴布之结果。恰如章虚谷所说:“测汗者,测之以审津液之存亡,气机之通塞也”。

本文链接:http://www.liuxiuru.com/document/zhongyi/2011/1796.shtml
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责任编辑:liuxiuru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中医文档]温病下不嫌早 (2011-06-20)
·[中医文档]温病的本质是郁热 (2011-06-20)
·[中医书籍]吴鞠通医案 (2009-10-18)
·[中医书籍]温病条辨 (2009-10-18)
·上一篇:温病的本质是郁热
·下一篇:温病下不嫌早
 文章评分
  • current rating
-5 -4 -3 -2 -1 0 +1 +2 +3 +4 +5
 栏目浏览最多 更多>> 
·当归配杏仁 肺病常用对药(1)
·重用板蓝根治带状疱疹
·五味子配山豆根
·慎用附子小议
·土鳖虫 《伤寒杂病论》中的虫类药 1
·活用天麻钩藤饮治眩晕
·经方治疗内分泌失调 冯世纶临证实录(十五)
·尿频病在太阳太阴 冯世纶临证实录(八)
·标本兼治黑眼圈
·健脾和胃法缓解化疗后消化道反应
 栏目最新文章 更多>> 
·慎用附子小议
·再谈附子用量
·小柴胡汤治疗内伤病
·年老经漏案
·活用天麻钩藤饮治眩晕
·朱良春指导救治心肺衰竭案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8):长期服 缓起效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7):贮存好 防霉变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6):详医嘱 服法当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5):开路药 调胃肠
 站点最新文章 更多>> 
·[综合信息]如何实现医院管理人才队伍职业化
·[综合信息]为中医院培养管理过硬的“当家人”
·[医学要闻]安徽查处多家违法染色增重中药饮…
·[医学要闻]我国多部门联合加强含麻黄碱类复…
·[医学要闻]推动医改,个人医保缴纳比例或提高
·[医学要闻]大脑代谢与生物钟紧密相连
·[医学要闻]2012ESC新发布的心肌梗死新定义
·[政策法规]索赔逾3万医患不得自行解决 沪发…
·[医学要闻]上海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列入研…
·[医学要闻]Stroke:肺功能下降与SAH风险增高相关